在昨晚结束的一场焦点足球比赛中,主场作战的蓝鹰队与来访的红狮队鏖战90分钟,最终以2:2的比分握手言和,比赛的结果并未成为赛后讨论的焦点,取而代之的是裁判组的一次关键判罚以及VAR(视频助理裁判)系统的介入,引发了双方球迷、教练组乃至足球评论员的激烈争论。
比赛进行到第67分钟时,场上比分1:1平,蓝鹰队前锋在禁区内与红狮队后卫发生身体接触后倒地,主裁判第一时间未作表示,比赛继续,仅仅30秒后,VAR裁判组通过耳机提醒主裁判回看这一争议画面,经过长达3分钟的录像回放,主裁判最终改判,认定红狮队后卫犯规,并指向点球点。
蓝鹰队当家球星冷静主罚命中,将比分改写为2:1,这一判罚彻底点燃了红狮队的不满情绪,球员围住裁判抗议,教练组甚至因情绪失控被出示黄牌,赛后,红狮队主帅在新闻发布会上直言:“VAR的存在本是为了减少错误,但今天它却制造了更大的争议,那样的接触在足球比赛中再正常不过,根本不足以判罚点球。”
近年来,VAR技术的引入本意是通过视频回放减少误判,提升比赛的公平性,昨晚的争议判罚再次将VAR推上风口浪尖,支持者认为,VAR纠正了主裁判的漏判,确保了比赛的公正性;而反对者则批评VAR过度干预比赛节奏,甚至因主观解读画面而制造新的不公。
知名足球评论员李明在赛后分析中指出:“VAR的问题不在于技术本身,而在于使用标准的不统一,同样的身体接触,有的比赛会被判犯规,有的则不会,这种 inconsistency(不一致性)才是球迷和球员最难以接受的。”
这并非本赛季首次因VAR判罚引发巨大争议,上个月,另一场联赛中,一粒越位进球因VAR划线误差被错误判罚有效,直接改变了比赛结果,赛后,联赛官方承认技术失误,但结果已无法更改。
国际足联近年来一直强调VAR的“最小干预”原则,即仅在“清晰而明显的错误”时介入,实际操作中,裁判的主观判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,昨晚的比赛结束后,社交媒体上迅速掀起“#废除VAR”和“#支持VAR”两大阵营的骂战,显示出这一技术远未达到让所有人信服的程度。
红狮队队长在混合采访区情绪激动地表示:“我们拼尽全力,却因为一次莫须有的判罚丢掉了几乎到手的胜利,VAR应该帮助比赛,而不是毁掉它。”而蓝鹰队主帅则持相反态度:“裁判最终做出了正确决定,VAR证明了它的价值,如果没有它,我们可能就遭遇了一次明显的误判。”
中立方、本场比赛的解说嘉宾王磊总结道:“无论科技如何进步,足球比赛的核心仍是人的判断,VAR只是工具,关键在于使用工具的人如何保持公正与透明。”
随着争议不断累积,要求改革VAR使用规则的呼声日益高涨,部分专家建议引入“挑战制”,即每队每场有限次数申请VAR回放,以减少裁判的随意介入;也有人呼吁公开VAR裁判与主裁的对话录音,以提升透明度。
国际足联技术部门负责人此前曾表示,将评估VAR的实施效果,并在明年讨论可能的调整方案,但无论如何,昨晚的比赛再次证明,在追求绝对公平的道路上,足球仍有很长的路要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