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体育官网-第十四届全运会圆满落幕 青春风采与竞技激情交相辉映

admin2025-07-22 22:41:4910

金秋九月,第十四届全运会在陕西西安圆满落下帷幕,作为国内最高水平的综合性体育盛会,本届全运会以“全民全运、同心同行”为主题,不仅展现了我国体育健儿的卓越风采,更传递了全民健身的时代强音,来自全国37个代表团的1.2万名运动员在35个大项、409个小项中展开激烈角逐,创造了多项令人瞩目的成绩,也为巴黎奥运会周期选拔人才提供了重要平台。

创新办赛理念 彰显时代特色

与往届相比,本届全运会呈现出鲜明的创新特色,赛事首次采取“两地联办”模式,以西安为主赛区,宝鸡、咸阳等城市协同承办,既缓解了单一城市的承办压力,也带动了区域体育经济的联动发展,组委会还通过“全运惠民”工程,将部分场馆赛后转化为全民健身设施,真正实现了“赛时为赛事、赛后为城市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。

第十四届全运会圆满落幕 青春风采与竞技激情交相辉映

在项目设置上,组委会积极响应“健康中国”战略,新增了攀岩、滑板、霹雳舞等青少年喜爱的奥运新兴项目,这些项目的加入,不仅为全运会注入了青春活力,更体现了我国体育事业与时俱进的发展思路,霹雳舞选手小王在夺冠后激动地表示:“没想到街舞也能登上全运舞台,这让我们这些‘非传统’运动员有了证明自己的机会。”

竞技水平突破 多项纪录刷新

本届全运会见证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全面提升,在游泳赛场,23岁的新星张雨霏延续东京奥运会的火热状态,一人独揽4金1银,并在女子200米蝶泳中游出2分03秒86的今年世界最好成绩,赛后她坦言:“全运会的竞争强度不亚于国际大赛,这样的历练对备战巴黎奥运至关重要。”

田径赛场同样捷报频传,苏炳添以9秒95的成绩卫冕男子百米冠军,成为全运会历史上首位跑进10秒的“双冠王”,在举重项目中,李雯雯以总成绩320公斤打破女子87公斤以上级世界纪录,展现了“中国力量”的绝对统治力,值得关注的是,这些奥运冠军在全运赛场依然保持巅峰状态,充分说明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的科学性。

新老交替加速 后备人才涌现

本届全运会最令人欣喜的,是“00后”运动员的集体崛起,14岁的跳水小将全红婵继东京奥运会后再次上演“水花消失术”,以419.25分摘得女子10米台金牌;17岁的射击选手盛李豪在男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中打出253.3环,超世界纪录0.4环,据统计,本届赛事共有58个项目的冠军由首次参加全运会的选手获得,标志着我国体育后备人才梯队建设成效显著。

老将们的坚守同样动人,32岁的羽毛球名将谌龙带领福建队夺得男团冠军,34岁的铅球运动员巩立姣实现全运会四连冠,他们在赛后不约而同地提到:“年轻选手的冲击让我们必须不断突破自我,这种良性竞争正是中国体育持续发展的动力。”

科技赋能赛事 智慧全运亮眼

本届全运会堪称“科技含量”最高的一届,组委会首次构建“智慧全运”数字平台,实现赛事信息实时推送、线上观赛、智能导航等便民服务,在田径赛场,电子发令系统将起跑反应时间精确到千分之一秒;游泳馆配备的8K超高清转播系统,让观众能清晰捕捉运动员的每个技术细节。

疫情防控方面,赛事采用“5G+AI”体温监测系统,对所有场馆实施动态人流监控,运动员村配备的智能餐饮机器人、无人配送车等科技设施,既减少了人员接触,也提升了服务效率,这些创新实践为我国未来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积累了宝贵经验。

第十四届全运会圆满落幕 青春风采与竞技激情交相辉映

全民共享盛会 体育文化生根

全运会期间,陕西省配套举办了“全民健身嘉年华”“体育文化展览”等300余场群众活动,西安城墙马拉松、汉江龙舟赛等特色项目,让普通百姓也能感受竞技乐趣,据统计,赛事期间全省新增体育健身人群超50万,真正体现了“以赛促健”的办赛初衷。

闭幕式上,下届东道主广东省接过全运会会旗,标志着全运盛会正式进入“粤港澳时间”,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在总结发言中指出:“本届全运会成功检验了我国体育改革成果,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注入了新动能。”随着圣火缓缓熄灭,属于陕西的全运时刻画上句号,但中国体育追求卓越的脚步永不停歇。

相关内容